2016年7月,深圳發布《深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2016- 2018)》及五大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等改革重點任務。作為深圳實現科技金融發展的重要抓手,深圳高新投積極響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聚焦服務定位,助力深圳經濟發展。
供給側改革的核心是“科技創新”。深圳高新投積極配合新常態下國家政策,針對深圳地區產業特點及企業的發展情況,于2014年提出了“深度聚焦高科技產業”和實施結構調整的戰略決策,并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一是集團領導班子高度重視,多次利用項目評審會反復強調“結構調整”理念,統一思想,深化認識;二是做好制度設計,將“聚焦高科技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的決策融入項目評審制度,從源頭貫徹公司戰略決策;三是加強培訓,以專題案例分析會為抓手,通過具體的風險項目案例傳承高新投“扶持中小微科技企業”的初衷和“敢冒風險、敢冒風險”的價值理念;四是成立行業研究小組,用數據和研究成果說話,對比各個行業發展價值與中長期風險,引導員工做好項目選擇;五是定期跟蹤每個部門扶持高科技企業情況,確保各項決策落實到位。近三年來,深圳高新投累計服務高科技產業與戰略新興產業項目1100個,項目金額占比逐年提高,2016年相關擔保額占全年新增擔保額50%。
供給側改革強調“積極支持優質產能”。深圳高新投持續擴大合作渠道,延伸服務鏈條扶持優勢產能做“加法”。近年來,深圳高新投與市區各級政府持續加強合作力度,相繼合作推出“成長貸”、“孵化貸”、“小微企業集合信貸”、“政府合作貼息貼保計劃”等業務品種,不斷擴大服務范圍,用實際行動培育處于萌芽期的中小微科技型“優勢”企業。2016年,深圳高新投通過“小微企業集合信貸”扶持70家微型科技企業,同比增長30%;依托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擔保業務,為117家輕資產小微科技型企業提供資金擔保服務,同比增長35%,有利推動優勢企業釋放產能。2017年,深圳高新投繼續完善“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鏈條”,發起設立了“深圳市人才創新創業二號基金”,為創新性企業、戰略新興產業輸血,將深圳人才創新創業引入發展的快車道。
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是“淘汰落后產能”。深圳高新投調整扶持重心,積極引導信貸資金流向,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做“減法”:在具體業務中,深圳高新投以國家投資管理規定和產業政策為指引,配合深圳產業導向目錄,對不符合產業發展方向及落后產能的企業減少支持力度或逐步退出。自2014年起,深圳高新投前瞻性的減少或停止對落后、過剩產能項目的信貸資金支持。近三年來,共計淘汰分布于傳統低端制造行業的相關項目863個,累計減額項目224個,合計金額69億元。通過對扶持重心的調整,深圳高新投助力化解過剩產能、抑制落后產能增長,助力深圳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
展望未來,深圳高新投將繼續以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略為指導,踐行國企社會責任,增強創新供給,驅動產業升級,為把深圳建設成為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而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