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企改革的不斷深入,深投控深刻認識新時代國有企業的戰略定位和歷史使命,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引領作用,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在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的過程中取得積極進展。
繼《上海國資》雜志以及國務院國資委《企業管理》雜志和《國企改革簡報“雙百行動”??返葘ι钔犊馗母锇l展的創新經驗及成果進行報道宣傳之后,南方日報又對深投控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勇健進行了專訪,深入了解深投控在深化改革、轉型發展等方面的先行經驗。
南方日報:深投控的戰略定位以及相匹配的戰略舉措是什么?
王勇?。?/span>深投控自組建成立以來,一直在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市國資委的領導和支持下,持續深化改革,不斷創新實踐,各項改革發展工作屢屢取得新突破。近幾年,圍繞服務深圳城市發展戰略,我們聚焦一個使命,推動“兩化改革”,搭建“三大平臺”,全面加快轉型發展。
一個使命是以聚合資源、培育產業、服務城市為使命,做深圳城市戰略的忠實執行者。“兩化改革”是圍繞產權主體多元化和體制機制市場化兩條主線,統籌推進國資國企改革。搭建“三大平臺”則是積極推進科技金控平臺、科技園區平臺、實業投資平臺建設,打造國際一流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
南方日報:近年,深投控深耕三大產業集群,這三大產業集群之間的邏輯關系是怎么樣的?
王勇?。?/span>圍繞服務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發展,深投控打造了科技金融、科技園區、科技產業三大產業集群,構建“高端科技資源導入+科技園區+金融服務+上市平臺+產業集群”五位一體的商業模式,三大產業集群邏輯清晰、相互支撐、協同發展。通過建設全方位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掌控資金籌措端口,為科技園區、科技產業提供資金支持,同時分享產業發展紅利;通過建設高品質科技園區,為深圳產業發展搭建廣闊平臺,匯聚國內外科技創新資源;通過培育科技產業,為科技金融、科技園區提供資產內容,儲備長遠發展后勁,形成以科技金融為“陽光雨露”,以科技園區為“土壤”,以科技產業為“種子、幼苗和樹木”的全生命周期產業生態體系。
南方日報:在三大產業集群中,每一個板塊都有“科技”一詞,這跟民營企業搞科技有什么不同?
王勇?。?/span>深投控作為市屬國企,以服務深圳科技創新和產業培育為己任,為深圳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積極實踐。與民營企業相比,我覺得深投控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我們更多發揮國企基礎性、公共性、先導性作用,服務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整合系統資源為深圳的科技創新攏資源、搭平臺、做服務,如依托所屬金融企業為深圳的民營上市公司進行紓困,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創業投資等全方位金融服務;依托系統內大量的優質園區載體為產業發展提供空間等,助力深圳優化城市營商環境。與此同時,深投控還在推動與央企、民企、外企資源協同、優勢互補,引導社會資本共同服務深圳城市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
南方日報: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下稱《意見》)發布,對此深投控將如何搶抓政策機遇,作出新的貢獻?
王勇?。?/span>《意見》的出臺是中央對深圳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也是國家對深圳的厚愛與支持。深圳經濟特區的成功離不開全國人民的支持,可以說深圳是全國的深圳,成功的特區更應以先行示范來向世人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深投控作為深圳市屬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科技金控平臺,將始終牢記公司使命,搶抓“雙區驅動”重大歷史機遇,牢牢把握“服務大局、服務城市、服務產業、服務民生”的功能定位,聚焦科技金融、科技園區、科技產業三大主業,全力以赴完成深圳市委、市政府交辦的重大項目任務,繼續當好深圳國企改革發展的排頭兵,加快建成國際一流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科技金控平臺,為“雙區”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十六年,一家企業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在喜迎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深圳市屬國企——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深投控”)用“成績單”上閃閃發光的數字呈現了這一變化——
十六年來,深投控持續優化功能定位,實現了從單一的國企改制退出平臺,向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科技金控平臺的全面轉型。在服務科技創新和產業培育、國資國企綜合改革、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勇挑重擔、率先垂范,已經成為助力深圳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的重要力量。
改革創新實踐
敢闖敢試 書寫7000億級奮進史
2003年,國務院國資委掛牌成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拉開序幕。
2004年,深圳市全面推進以“國有經濟布局戰略性調整和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為主線的國有企業改革,對原深圳市投資管理公司、建設控股公司、商貿控股公司等三家國有資產經營公司進行重組,合并新設一家綜合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深投控應運而生。
自此,改革、創新、實踐,這些字眼也伴隨著深投控十六年奮進史。
成立之初,深投控承擔了國有資本從一般競爭性領域的適當退出任務。改制企業大部分屬于深圳市早期成立的老國企,歷史遺留問題多、處理難度大,為維護國有資產安全和實現保值增值,深投控攻堅克難,順利完成22家一級企業、177家二級企業的改制退出任務。
改革不停步。2006年,深投控又承擔了深圳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劃轉接收與重組整合的重要任務。其中,僅在行政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就接收了341家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所屬企業、轉企事業單位,并將劃轉企業縮減至50余家,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為市屬國有經濟布局優化探索、積累了經驗。
在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經濟效益穩步提升的同時,深投控在“十二五”開局之年——2011年再度換擋提速,開啟轉型創新發展新征程。
立足深圳城市發展戰略,深投控先后開發了深圳灣科技生態園、深圳市軟件產業基地等產業園區;承擔了對標淡馬錫、“雙百行動”和區域性綜合改革任務,全力打造科技金控平臺,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
深耕產業集群
換擋提速 構建五位一體商業模式
“十三五”以來,在深投控新一輪改革換擋提速中,三大產業集群可謂是重中之重,即著力打造“科技金融、科技園區、科技產業”三大產業集群,構建“科技創新資源導入+科技園區+科技金融+上市公司+科技產業集群”五位一體商業模式,搭建起以科技金融為“陽光雨露”,以科技園區為“土壤”,以科技產業為“種子、幼苗和樹木”的產業生態體系,國有經濟布局結構進一步優化。
在科技金融產業集群方面,深投控目前業務涉及證券、保險、擔保、基金、信托、創投、互聯網金融等多個領域,構建起全方位、全周期、全鏈條的多功能金融服務體系。
資料顯示,深投控管理運營了深圳市首期規模50億元的天使母基金,投資了上百家初創期高科技企業。全系統共有各類基金43支,總規模達820億元,構建起覆蓋天使、VC/PE、并購等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的基金服務體系。
2018年以來,公司積極響應國家和省、市關于促進優質上市公司穩健發展、共濟化解民營上市公司流動性風險的工作部署,主動承擔深圳市政府“四個千億”計劃和紓困共濟任務。特別是疫情期間,開辟融資服務綠色通道,推出專屬信貸產品,擔保費率實行5至7折優惠,為深圳抗擊疫情和保障經濟平穩運行提供堅強支撐。
在科技園區戰略布局上,深投控按照“深耕深圳、服務大灣區”的思路,建設“一核引領、全域聯動、圈層輻射”的系統性產業空間體系,為科技產業發展提供肥沃“土壤”。目前建成、在建和擬建產業園區超過50個,規劃總建筑面積超過3000萬平方米。深圳灣核心園區基本建成,累計引入科技創新型企業和機構近1000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11家、上市公司近50家,園區企業年產值貢獻超過2000億元。深投控承擔的市級重大項目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香蜜湖北區深圳國際交流中心已陸續開工建設。
在科技產業集群方面,深投控還立足深圳城市發展戰略,持續加大新興產業和高端服務業投資布局力度,成功并購了怡亞通、天音控股、香港合和基建(更名“灣區發展”)、英飛拓等優質上市公司,進一步增強了服務城市發展的能力。
推進綜合改革
激發動力 為全國國資國企改革貢獻深圳方案
惟變革者強,惟創新者勝。
為解決國資國企改革普遍存在的單兵突破式、單項試點式改革容易產生的碎片化問題,深投控2016年率先開展對標淡馬錫綜合改革試點;2018年入選國家國企改革“雙百行動”;2019年落實推進深圳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改革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持續提升。
在綜合改革工作中,深投控圍繞“國資管資本授權體制改革”和“公司市場化經營機制改革”兩條主線,聚焦黨的建設、授權體制、公司治理、選人用人、激勵約束、投資管理、風險管控等重點領域先行先試、形成示范。
其中,在加強黨的建設中,其在全國率先提出“跟黨一起創業”理念,形成深圳灣園區樓宇黨建品牌,榮獲“全國基層黨建十佳創新案例”。
在改革授權體制中,深投控從深圳市國資委對深投控、董事會對經理層、深投控對下屬企業“三個層面”,在投資、資本運作、產權變動、擔保等14個方面加大授權放權力度。
在創新選人用人機制上,更是全面推動商業類企業經營班子整體市場化選聘和契約化管理,先后完成10余家所屬商業類企業經營班子市場化選聘,對新成立企業的經營班子一律以市場化方式選聘人才。
深投控還創新投資管理機制,構建“本部+產業集團+基金群”三層投資架構,由投資委員會前置審核把關;加強投后管理,實現對投資的動態、專業、高效管控。
不懈努力下,深投控改革發展經驗成果榮獲“2019中國企業改革發展優秀成果”一等獎,為全國國資國企改革貢獻深圳智慧、深圳方案。
上述之外,國務院國資委《國企改革簡報“雙百行動”???020年第8期還刊發了《深投控大力推進綜合改革 激發企業發展動力活力》專題文章,對深投控在全國“雙百行動”中的改革成效表示肯定,并面向全國國資國企進行經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