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深圳投控)是2004年10月在原市屬三家資產經營管理公司基礎上組建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十六年來,深圳投控緊密圍繞深圳城市發展戰略,持續完善企業功能定位,完成了從單一的國企改制退出平臺到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科技金融控股集團的全面轉型,探索出一條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新路徑。截至2019年底,公司總資產6995億元、凈資產3062億元,分別比2016年增長75%和75%;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1993億元、利潤總額252億元,分別比2016年增長366%和67%。
一、以打造科技創新和產業培育平臺為使命,助力深圳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
“十三五”以來,深圳投控以“聚合創新要素資源、培育前瞻性戰略性產業、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為使命,以提升深圳城市核心競爭力為根本,著力打造“科技金融、科技園區、科技產業”三大產業集群,探索“科技創新資源導入+科技園區+科技金融+上市公司+科技產業集群”五位一體的商業模式。
公司三大產業集群之間相互支撐、協同聯動,通過建設全方位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掌控資金籌措端口,為科技園區、新興產業提供資金支持并分享發展紅利;通過建設高品質科技園區,匯聚國內外科技創新資源;通過培育高端服務業等新興產業,為科技金融、科技園區提供資產內容,儲備長遠發展后勁;通過上市平臺推動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將優勢資產向上市公司集中,形成以科技金融為“陽光雨露”,以科技園區為“土壤”,以科技產業為“種子、幼苗和樹木”的全生命周期產業生態體系。
圖1 深圳投控三大產業集群關系圖
二、以服務實體經濟為目標,構建特色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深圳投控圍繞科技和產業創新發展需要,積極布局科技銀行、科技保險、科技創投基金群等“投保貸”聯動的科技金融業務,逐步建成全方位、全周期、全鏈條的多功能金融服務體系,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產業發展的能力。
1.優化存量金融資源
深圳投控支持所屬國信證券擴大資本金規模,做強“科技經紀、科技投行、科技資管”業務,打造國內領先科技券商;持續鞏固所屬深圳市高新投集團和深圳擔保集團在擔保行業的領先地位,發揮擔保、小貸、典當等小微科技金融業務優勢,解決中小微企業“最先一公里”的資金來源問題。截至2019年末,深圳市高新投集團和深圳擔保集團累計向社會提供擔保服務金額9000多億元,服務企業5.6萬多家,幫助500多家企業成功IPO。
2.拓展金融牌照資源
近年來,深圳投控加大金融牌照資源拓展力度,通過收購信達財險并更名為國任保險,創新科技保險產品,健全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發起設立深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打造以不良資產管理為核心的金融風險化解平臺;持有華潤信托49%的股權,助力企業盤活資產、合理管控杠桿。此外,深圳投控還參與設立了鯤鵬資本、國風投基金、招商仁和人壽、深圳市基礎設施投資基金、深圳金融穩定發展研究院等機構。
3實施基金群戰略
深圳投控積極構建天使、VC/PE、并購等覆蓋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基金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基金投資的市場發現、信息傳遞、資源引進等功能,助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發起設立、管理運營全國首支市場化運營的天使母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支持種子期、初創期高科技企業。目前,深圳投控管理運營基金43支,總規模達820億元。
4.促進區域上市公司穩健發展
深圳投控以“股權+債權”紓困模式,積極承擔深圳市政府“四個千億”計劃和上市公司紓困工作,發行國內首個10億元紓困專項債券;承擔市政府安排的200億元債權紓困投資任務,發起150億元紓困共贏股權投資基金和20億元紓困中證信贏股權投資基金,對提振資本市場信心、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風險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堅持“一核引領、圈層輻射”,助力深圳搶占全球科技競爭先機
深圳投控以深圳灣科技園區為核心引領,實施“一區多園、圈層梯度”戰略,為服務深圳市科技創新和產業培育提供空間保障。
1.打造“深圳灣”園區品牌
深圳投控著眼國際一流水準,以深圳灣科技園區為樣本,建設集“生產、生活、生態”于一體的產業園區,推進產城融合發展;集聚創新資源、搭建創業平臺、激發創客潛能、構建創投機制,打造創新、創業、創客、創投“四創聯動”的生態圈;為扶持高科技企業起步發展,園區物業按照低于周邊同類物業30%的價格進行銷售和租賃,形成對高新技術產業的虹吸效應。截至目前,深圳灣科技園區已入駐包括11家世界500強企業子公司在內的科技創新型企業和機構近1000家,年總產值近2000億元,年均接待國內外參觀考察團1500批次,成為國內科技園區開發運營的知名品牌。
2.服務深圳產業空間拓展
由深圳投控統籌開發建設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特色合作平臺,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對于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內涵、深化內地與香港互利合作、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進“一帶一路”和“科技強國”建設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將打造成為展示深圳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的重要窗口;香蜜湖國際交流中心以“辦好一次會,帶活一座城”為主題,打造成為深圳“城市新客廳”。同時,深圳投控還積極“走出去”復制推廣“深圳灣”品牌,在東莞、武漢、保定、雄安新區等地拓展多個園區項目,為深圳產業有序外溢發展提供了空間載體。
3.增強深圳全球創新資源配置能力
為進一步增強深圳的全球創新資源配置能力,深圳投控積極布局國際一線科技創新國家和區域,在美國硅谷、比利時布魯塞爾設立科創中心并投入運營,按照一個創新中心配套一個種子基金的思路,積極探索“海外創新中心+種子基金”的高端科技資源導流模式,同時謀劃在日本、以色列等國家和地區設立科創中心;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開發建設中越)經貿合作區,通過海外孵化器、創投基金體系以及產業園區建設,將全球科技創新要素資源引流到深圳,服務深圳科技創新和產業培育。
圖2 深圳投控園區建設布局圖
四、以“四個一批”為路徑,整合打造現代產業體系
深圳投控充分發揮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功能和產業培育平臺作用,以“四個一批”為路徑,推動資產和資源向優勢產業和企業集中。
1.整合重組一批
積極引進市場化資源,推進產業鏈縱向整合和同類業務的橫向整合,將公司直管企業從400多家整合至40家以內,大幅提升了管理效能。2019年完成清華研究院所屬力合科創與深圳投控控股的上市公司通產麗星的重大資產重組,開創科技服務型企業資產上市先河。
2.混合改制一批
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實施員工持股等多種方式,深圳投控所屬商業類企業已基本完成混改,合計引入社會資本近100億元,增強了企業綜合實力,也激發了企業發展活力。
3.上市發展一批
深圳投控通過實施“上市公司+”戰略,推動國信證券、建科院、易圖資訊、水規院等所屬企業在資本市場掛牌上市,公司資產證券化率已超過70%。
4.投資并購一批
深圳投控通過境外募集資金收購香港合和基建,提前布局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收購天音控股,獲得電子終端產品優勢渠道資源;控股國內供應鏈龍頭企業怡亞通,助力深圳打造全球供應鏈管理中心;控股電子安防領軍企業英飛拓,支持大灣區“智慧城市”建設。
深圳投控在投資并購中積極探索“管資本”監管方式,將國企的資源優勢與民企的機制優勢相結合,實現國企和民企高效融合發展。其新并購的多個上市公司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怡亞通發揮供應鏈網絡優勢,在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從全球采購大批醫療物資送至全國22個省區市的防疫一線;英飛拓以成本價向市場供應自主研發的智能測溫設備,有力支持了全國各地的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五、以綜合改革為牽引,全面釋放發展活力
深圳投控2014年在全國率先開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2016年開始實施對標淡馬錫的綜合性改革,2018年入選國企改革“雙百行動”試點企業,2019年開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多項改革任務相輔相成、一體推進,為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深圳投控改革思路是:堅持“黨的領導、服務城市、分權制衡、權責利統一、因勢利導”五大原則,發揮特區“先行先試”的制度優勢,圍繞“國資管資本授權體制改革”和“公司市場化經營機制改革”兩條主線,聚焦黨的建設、授權體制、公司治理、選人用人、激勵約束、投資管理、風險管控等重點領域先行先試,形成示范效應。圍繞上述思路,深圳投控重點實施了如下改革舉措:
一是改革授權體制。堅持“放活”與“管好”相結合,從市國資委對公司、公司董事會對經理層、公司對下屬企業“三個層面”,在投資、資本運作、產權變動、擔保等14個方面加大授權、放權力度,推動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
二是完善法人治理機制。建立了內部董事、專職和兼職外部董事合理搭配、規模適中、專業互補的董事會,設立董事會執行委員會,大幅提升決策效率。
三是創新選人用人機制。全面推動商業類企業經營班子整體市場化選聘和契約化管理,先后完成所屬10家商業類企業經營班子的市場化選聘,對新成立企業的經營班子成員一律以市場化方式選聘。
四是創新激勵約束機制。所屬金融類企業對標行業先進建立增量分享、項目跟投機制,園區類企業建立以重大項目完成節點為目標的激勵約束機制,上市公司建立限制性股票等激勵約束機制,有效激發了企業發展活力。
五是創新投資管理機制。構建“本部+產業集團+基金群”三層投資架構,由公司投資委員會前置審核把關;加強投后管理,實現對投資的動態、專業、高效管控。
六是創新風險管控機制。建立風險管理“三道防線”,即以相關職能部門和業務部門為第一道防線,以風險管理委員會和風險管理部門為第二道防線,以審計監督部門為第三道防線,全過程管控所有投資項目。
深圳投控改革發展的經驗成果榮獲“2019中國企業改革發展優秀成果”一等獎,為全國國資國企改革貢獻了“深圳智慧”“深圳方案”。
六、以新時代黨建工作總要求為遵循,鑄牢國企改革發展“根”與“魂”
深圳投控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自覺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抓好國企黨建工作,為企業深化改革和轉型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一是充分履行管黨治黨責任。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對深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高質量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第一議題”學習制度在公司各級黨組織全覆蓋;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核心作用,黨建工作與各項改革一體推進;將黨建工作內容寫進企業章程,進一步確立黨委在企業的法定地位;建立健全黨組織會議議事規則和參與“三重一大”決策事項權責清單,“先黨內,后提交”成為企業決策新常態;建立企業黨建“立責、述責、考責、問責”責任體系,黨建考核結果與企業經營業績考核、激勵機制全面掛鉤,層層壓實黨建工作責任。
二是實施黨建質量提升工程。實施“卓越黨建管理”模式,全面推動黨建工作頂層化設計、項目化管理、績效化考核和品牌化建設。以“跟黨一起創業”為工作理念,大力打造“黨建+N”項目,深圳灣創業廣場以“黨建+園區樓宇”,為入園企業打造黨員教育管理“紅色家園”,榮獲“全國黨刊基層黨建十佳創新案例”“廣東省基層黨建最佳創新案例”;深福保集團探索“黨建+產業”模式,成立全市首家生物醫藥產業黨委;深投文化實施“黨建+文化公益”,著力打造粵港澳文化交流平臺;深越公司推動“黨建+境外共建”,立足中越經貿合作區,與入駐園區的中資企業開展黨建共建、與中國駐越南大使館開展聯學聯建,以黨建互動編織“伙伴網”,服務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中資企業。
三是狠抓黨風廉政建設。構建融合紀檢監察、監事會、財務總監、審計、風控、內控等監督資源“六位一體”的大監督體系,加大對工程項目、投融資及重大采購等方面的監督力度,為打造“廉潔投融資”夯實紀律保障;堅持“抓早抓小”,把紀律和規矩挺在法律前面,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及時處理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在法律底線和紀律紅線之上筑起“廉潔堤壩”。
(綜合管理部 姜斌、馬運晴)